美丽乡村 Beautiful countryside

首页 > 美丽乡村 > 详细内容

江门新会区天马村

发布时间:2013/7/15 16:57:00

  

江门新会区天马村:“小鸟天堂”今成古村
古村巷子中透出着历史的记忆
古村沿河发展

(广东省江门市)新会区天马村,这里有河涌、小桥、水榕、稻田、葵围、蔗林、柑园、鱼塘……一派南国田园风光,浸漫着自然生态之美,著名的“小鸟天堂”就在天马村内;而事实上,天马村美丽的身躯里面,更积淀着深厚的乡土文化,透溢出历史人文之趣……

  在日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的第三批“广东省古村落”(广府地区、潮汕地区)中,新会区天马村名列其中,天马村也成为新会区首个获得“广东省古村落”称号的乡村。

  近日,记者在新会区文史专家的指引下,来到天马村,一探这个随处“写着”历史印迹的岭南古村。

  数百载沧桑 海边变河边

  从天马村村口的牌坊进入村中,沿着天马河一路走下去,记者在河边的房屋上看到这样的巷号“天马三村海边一巷”。大家都说天马河,在村边也看不到海的影子,为什么这里会写着“海边一巷”?

  “俗话沧海桑田就是讲历史的变迁,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天马村再妥帖不过了,”新会文史专家林福杰说,“天马河原是海,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,海没了,变成河了。”

  天马村负责人陈先生介绍,天马开村可上溯至明代景泰二年(1451年),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。“明代立村初时,马山(村中的一山名)还是大海中的洲岛,现在村中的‘思亲亭’下面在那时候都还是海,后来马山的四周冲积层加厚成陆,随着陈姓一族人口繁衍,以马山为中心,民房越建越多,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,”陈先生说,“现在,当年的小码头、浪拍马山边岩石形成的痕迹都还可以见到。”

  而据1840年的清道光《新会县志》也记载,当时马山和附近的“诸小山皆在海中,村即依山之麓”。由于这个历史原因,形成天马民居环绕马山向外延伸而建的聚落格局。“今陈氏祠堂后面一带(三村),地名因当时临海而称作‘海边’,所以,村中的一些巷道名字沿用当年的说法,才有了海边这样的名字,现在这里的民居门牌也沿用‘海边’的旧称。”林福杰说,“而天马河对岸,村民现在还习惯称为‘对面海’。”

  村中“写满”历史印迹

  走访天马村,你会发现,古村犹如一本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书,村中的古巷、石板路、牌坊、古桥、碉楼……用建筑和文化,记载着几百年岁月和时代的变迁。在这里,我们可以看到村中保留着明清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宅,如明清时的蚝壳屋、青砖房、民国华侨屋、小洋楼、民国圩市“三角市”商铺等。

  “天马村的形成和生长,折射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,特别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波澜壮阔场面,很多历史痕迹在这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。”林福杰评价说。

  闸门楼 历史与现在的交流

  进入天马村,首先被新近落成的村口天马村闸门楼所吸引。闸门为门楼形式,彰显特色。楼高16.8米,宽31.8米,深15.6米,建筑投影面积1500平方米,为三层砖石混凝土结构。一层是入口通道,横跨3间,每间2车道,净空高度6.2米。建筑造型吸收了城楼的形式,二楼可以四面观景,观景台砌汉白玉栏杆,地台铺大理石。三楼为室内建筑。门楼四角建亭,与中间二、三层重檐合为“五凤”,有发达腾飞的寓意。

  “整座建筑造型宏伟、典雅、稳健,色彩热烈,富有气势,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,又富于创新,”林福杰说,“它像一个‘城’的缩微,‘城’上可观景、展览、游览。它作为天马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,是天马村与村外的分界,与小鸟天堂入口互相映衬,突出天马空间特点,有造型之美、装饰之美、文化内涵之美。”

  蚝墙 明代建筑的印迹

  在天马村的一条古巷,记者见到了村中唯一保留至今的一堵蚝墙。据明代万历《新会县志》卷二《食货略》记:“蛎蚝房也,民取诸海,砌结环堵,十室而九。”“当时会城南临大海,海底有多条‘蚝壳龙’,建民居就地取材,十有九为蚝壳屋,连明代筑辅城城墙也曾用蚝壳。”林福杰说,“时至几百年后的今天,能保留下来的蚝壳屋仅剩下一间。”

  三角市 独有特色乡村集市

  在天马3条自然村的交汇处,如今还能看到“三角市”字样的门牌号。据了解,“三角市”是因为这里的商铺建筑布局地形呈三角形而得名。

  “以前,这里是村里的商业贸易区,是村民活动中心,每天晚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讲故事,听众在下午5时吃晚饭后到临,一般讲至晚上8时左右散开。”林福杰说,“清道光及以前的县志没有关于天马有圩或市的记载,但是,从建筑物来看,三角市应是新中国成立前新兴的圩市。”

  碉楼 华侨文化的见证

  在五邑侨乡,尤其是台山、开平等地,作为华侨历史、文化的见证者,碉楼、洋楼随处可见。新会也有不少华侨,在天马村,几座保留至今的碉楼、洋楼也见证了那段历史。

  马山峭壁下的一幢4层高的洋楼,建于1934年,名为“纪楼”,该建筑物以前做过乡公所和绍箕小学校舍,后来做过乡政府,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作为村委会址,后改做天马小学一、二年级教室,如今空置。

精彩回放 Splendid replay

更多>>

赏“小鸟天堂” 造
汕尾市民族宗教事
正果畲族村:建广
广州华商职业学院
黄埔村男丁“上匾
东莞南社:大隐于

关于我们 | 百姓生活 | 中国企业新闻网 | 美丽乡村 | 中国网圈 | 留言反馈 | 联系我们
客户服务热线:020-34333079、34333137 传真:020-34333002  举报电话:020-34333002、13925138999(春雷) 举报邮箱:cenn_gd@126.com
版权所有: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: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地址: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
粤ICP备12024738号-1